從家長看孩子的發展不外乎都是這條路徑
一開始會希望孩子會坐會爬會站會走
當孩子會坐會爬會站會走之後....就是希望會講話
當會講話之後呢,就希望可以認識大小形狀顏色數字.....
當在進行認知活動的同時又會開始希望孩子的社會行為、情緒行為可以好些
於是當這些行為慢慢建立後,算算時間孩子也長大了
自然而然就會希望孩子會握筆、運筆、寫字.....
很多時間點看起來都很自然,理所當然就是要這麼做
但您的治療順序真的對了嗎
兒童發展包含了大動作、小動作、語言溝通、認知、人際社會、情緒行為、生活自理等
兒童發展是有它的的先後順序,療育當然也就會有輕重緩急
很多能力彼此環環相扣,相輔相成
然而在兒童發展中,感官動作是所有能力發展的基礎
當您把基礎能力建構完善後,您就會發現很多能力自然就會萌芽發展了
治療師看的觀點並不是追逐孩子現有發展
而是評估孩子目前的發展趨勢、找出核心問題及其優劣勢能力
同時擬定相關治療或替代性策略
並預測孩子未來的可能發展,進而帶領孩子一起前行
所以您清楚孩子的核心問題及優劣勢能力嗎